市政考察不是大選造勢

新北市長侯友宜結束新加坡參訪之旅,他返國時強調,台灣和新加都處在地緣政治戰略要衝,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下,要盡最大努力避免因衝突引發戰爭,更要扮演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的角色。國內外媒體解讀侯友宜這趟行程是參選總統的起手式,媒體詢問他是否接受黨徵召參選總統時,侯友宜回答說,面對所有挑戰,他毫無懼怕,只要為國家為人民創造更多的安心安定,讓台灣能夠永續繁榮發展,間接表達參選的意願。

二○二四總統大選逐漸升溫,有意角逐大位者紛紛藉出國訪問,展現治國的格局與高度,利用出口轉內銷拉抬聲勢,增加曝光度。如泛藍陣營的郭台銘接連訪問美國、日本,提出治國藍圖;民眾黨的柯文哲訪問美國,與拜登政府高層加強溝通。競爭對手相互較勁,各出奇招,各憑本事,本質上都是造勢的一部分。但不管使出什麼花招手段,都必須嚴守公私分際,才不致被質疑挑戰。

侯友宜此次帶隊訪問新加坡,隨行人員包括經發局局長何怡明、秘書處處長饒慶鈺、新聞局局長張愛晶以及青年局局長邱兆梅。因此,就是一個市政考察團,成員是市府官員,費用由市庫提供,考察的成效應向市民報告,才符合出訪的目的。但國內外媒體全部聚焦於侯友宜的一言一行,從中解讀此行對侯友宜參選總統的利弊得失。

侯友宜個人也在有意無意間,附和媒體的推測,擴增想像的空間。例如,侯友宜拜會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,外界認為是雙方未來領導人物的會面。侯友宜自己也強調,「黃副總理被指定為下個接班領導人」,他們彼此分享經驗,大家一起讓新北市、讓新加坡、讓台灣會更好。得意忘形,表露無遺。

但侯友宜不比郭台銘或柯文哲,郭台銘是一介民間商人,他愛怎麼造勢是他的自由。柯文哲已經從台北市長卸任,把訪問美國當做參選總統的暖身跳板,別人也沒什麼好批評。但侯友宜不一樣,還是現任新北市長,考察團成員、出訪的花費,都來自市政府。不管媒體如何解讀,侯友宜必須很清楚,參訪新加坡的重點是市政交流與考察,不是統統大選的造勢行程。公私含混不清,就不能怪外界質疑。

新北市政考察團強調此次國際交流聚焦:城市經濟文化發展、新創、青創及科技產業、推動SDGs、疫後經濟發展、性平與民生議題等,同時將與新加坡公私部門、當地青年,針對海外創業、人才培育等議題進行交流。成果如何,大家等著看。

侯友宜身為訪問團團長,必須嚴守分際。同樣的,那一天,賴清德德以副總統身分出訪,黨、政之間的分際,也必須拿捏清楚,不容混淆。否則一樣會被質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