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擺效應或骨牌效應?

二○二二年九合一選舉落幕,民進黨敗戰,藍綠地方執政版圖出現變化,白色力量也贏得新竹市長寶座。選舉結果牽動二○二四年總統選局,到底會產生鐘擺效應,還是骨牌效應,值得觀察。

二○一八年九合一選舉,民進黨不敵韓流衝擊,輸到悽慘落魄,國民黨掌握地方多數縣市,形成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。但二○二○年總統大選,風水輪流轉,蔡英文總統拿下八百多萬票,大勝對手韓國瑜,鐘擺清楚地擺回民進黨這邊。

今年九合一選舉結果,國民黨在六都中拿下四都,並贏得另外九席縣市長。民進黨執政的基隆、桃園、新竹市通通失守,只贏了五個縣市,比二○一八年那次選舉的成績還差,媒體紛紛以慘敗來形容,選舉結果勢必衝擊二○二四年總統及立委選戰。如果社會上「討厭民進黨」的風向不變,「下架民進黨」的氣氛延燒,下次大選出現的極可能是骨牌效應,而非鐘擺效應。

根據過去二十多年的實證研究顯示,縣市長席次愈多的政黨,立委席次就愈多,總統贏的機率愈大,幾乎沒有例外。這個選戰規律在二○二○年總統大選被打破,民進黨在二○一八年縣市長選舉慘敗,卻在二○二○年翻轉大勝,相當特別。毫無疑問,抗中牌成功發酵,發揮了一定的作用。

 

二○一八年選前韓流發威,襲捲全國。韓國瑜所到之處,萬人空巷。但韓國瑜的親中立場,引發爭議。國民黨地方選舉大勝之後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火速推出「一國兩制」台灣方案,國人疑慮更深。二○二○前夕,香港反送中運動風起衡雲湧,卻遭到北京血腥鎮壓,民主法治有如風中殘燭,「今日香港、明日台灣」的切膚之痛,使得台灣社會瀰漫強烈的抗中氛圍。 抗中牌大發酵,壓制韓流大海嘯,也打破二十多年來的選戰規律,將縣市長與總統選戰的連結,從骨牌效應扭轉成鐘擺效應。

 

當然,國民黨內部整合失敗,韓國瑜市長才剛做半年,只做了任期的十五%, 就要代表國民黨角逐二○二○總統大位,正當性備受挑戰,也引來各方「落跑市長的質疑,都種下了敗因。

 

選戰規律未必一成不變,歷史未必一再重演。縣市長席次愈多的政黨,下次選舉立委席次就愈多,總統贏的機率愈大的鐵律,二○二○年曾經被打破;但縣市長選舉結果與總統大選勝負之間的連動關係,兩者呈現的民意關連性,仍然不可低估。

 

香港的民主已宣告死死,抗中怒火遭到全面壓制。美中關係在拜習會之後,也將進入新的階段,抗中牌的效益逐漸遞減。翻轉選戰規律,確保本土政權,民進黨需要提出感動人民的新處方,來爭取中間選民認同,說服綠營支持者歸隊,避免骨牌效應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