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廣場》台湾です

◎ 陳財能

七月二十三日,因中國武漢病毒延遲一年舉行的二○二○東京奧運正式開幕,主辦國日本安排各國以日文字母排序入場,似乎故意地以台灣的(ta)列在「た」序,而不是以中華(chi)台北的「ち」,使台灣在中國之前出場。儘管大會仍以「Chinese Taipei」介紹,NHK主播和久田麻由子卻直接說出「台湾です」稱呼我國。

前日不久,先後也有兩個現象與「台湾です」有直接關聯,先是全世界第一個「台灣代表處」在東歐立陶宛設立;後是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公布最新的台灣認同調查。終戰以來,這兩個持續變動現象下的「台湾です」,本質性存在著台灣人認同的混亂與主體性國家的建構,值得我們台灣人一起深刻反思。

先從「台灣認同調查」清楚看見「台灣人認同混亂」的事實。

我是誰?這是形成「人認識、認同、相信到超越自己」真實生命的有機循環。假設以此為基準來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從一九九二年至今所做「台灣認同調查」的變遷,自然就清楚看見「台灣人認同混亂」的事實。

台灣人認同的變遷,是從外來的中國威權體制脫離而轉向台灣主體民主的歷程。表層而言,自認是台灣人的比例從十七.六%(一九九二年)成長至六十三.三%(二○二一年),而自認是中國人的比例從二十五.五%降至二.七%。這樣的結果,當然彰顯「台湾です」的喜悅。但是,從深層來看,至今尚有三十一.四%,還未脫離蔣經國「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」雙重認同的語境。

再從「台灣認同調查」發現「主體性國家建構」的核心障礙。

雙重認同的混亂,現實上,不僅台灣人身分認同無法達到「絕對群體認同值」(八十五%),更使得台灣獨立做為一個國家的認同,僅有三十.八%。從「先有人,才有國家」的基準,當「台灣人」的身分與國家不見得「同一」時,那就是「主體性國家建構」的核心障礙。同理,這也就是為何「維持現狀」、「兩岸一家親」及「中國因素」得以干擾「台湾です」存在世界的根源。

毫無疑問的,如果「台湾です」要成為我們台灣人的共識,那麼,徹底清除身分認同的混亂,就是我們台灣人建構主體性國家的核心要素。

(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)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