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綠難成長

小選區選戰的靈魂在於樁腳,選區越小,樁腳的影響力越明顯,像村里長的選戰,政治意識完全起不了作用,政黨也無用武之地,只有在地方經營的人才有空間。以前的立委選舉屬多席次,選區較大,小黨還有揮灑的空間,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,除非兩大黨禮讓,否則小黨完全沒有參選區域立委的空間。

黨外時代,中國國民黨政權在台灣推動殖民獨裁統治,台灣人存有被迫害的悲情,為了解除悲情,因而產生政治信仰,黨外政治人物及支持者完全依賴政治信仰來拓展政治版圖。中國國民黨出身獨裁政黨,組織相當嚴密,但缺乏政治意識,選戰完全依賴樁腳,掌控了絕大部分選票。黨外人士缺乏資源,更沒有人脈,選戰氣勢遠不如中國國民黨。

後來黨外人士組了民進黨,也是以政治信仰為基礎,組織的力量很薄弱。政治民主化之後,台灣人的悲情逐漸消失,政治信仰逐漸褪色。只是出身獨裁政權的中國國民黨,在政治民主化之後,也逐漸流失由樁腳掌控的選民,這些選民就流向民進黨,促使民進黨的政治版圖大增,最後也像中國國民黨一樣,樁腳變成選戰的主流。

民進黨轉型為組織性的政黨,與中國國民黨的同質性提升,政治信仰堅定的支持者另起爐灶,造成綠營小黨林立,綠色小黨扮演以前的黨外組織及建黨初期的民進黨,完全以政治信仰為基礎。現行的立委選舉制度,抑制小黨的成長,更嚴重的是綠色小黨也出現質變。

太陽花學運時,很多學生及青年投入政治運動,多數台灣人感嘆的表示,現代的年輕人比以前進步太多了,以前哪有那麼多人關心國家社會大事,這是不瞭解政壇的人才會這麼說。以前從事學運會受到中國國民黨迫害,現代的年輕人沒有這種問題,所以多數人敢站出來投入政治運動。以前的學運基於政治信仰,只有奉獻,無利可圖,所以參與的人比較少,現代人加入政治運動,有機會分一杯羹,當然會有多人投入。

建黨初期的民進黨屬革命團體,有固定目標,意圖由少數人帶領多數民眾達到既定的目標。目前的民進黨則轉型為民主政黨,爭取選票,建立政治版圖,分贓政治資源。反而綠色小黨還保留革命團體的性質,朝著固定目標前進,這種政治生態對台灣前途有好處,只是綠色小黨出現質變,其成員不是單純為了政治信仰投入政黨,有太多人是為了分一杯羹,造成小黨難以成長。

綠色小黨除了政治信仰外,還有很多人為了政治資源也投入政黨,形成多元化的目標,因而很容易因個人的目標發生衝突,更形成內鬥。綠色小黨信誓旦旦的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,並責怪民進黨背離建黨時的精神,可是當民進黨丟出一塊骨頭之後,立即投向民進黨,原來口中喊的政治信仰只是口號。顯然的,綠色小黨難以成長。

(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、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