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兩位截然不同背景的人物——馬英九與館長陳之漢——接連捲入統戰話題:一位在中國高喊「兩岸同屬一中」,一位在上海直播吸金,引發台灣社會熱議。他們行為動機各異,卻都在無形中為中國的「和平統戰」戰略創造話語空間,值得我們警惕。
馬英九:和平使者還是統一代言人?
馬英九自卸任以來,持續強調「兩岸一家親」,但其用詞愈來愈接近北京論調。近年赴中行程,他公開說出「兩岸同屬一中」等語,配合中共宣傳強調「民族共同體」,讓人不禁懷疑:馬英九是有意重啟交流,還是無意中替中國對台宣傳背書?
北京媒體對他訪問高度重視,塑造成「反對台獨」的台灣前總統形象,試圖對國際社會展示「台灣內部有人支持統一」。即便馬英九主張的是「和平」,但中國並未放棄對台武力威脅,他的言行便容易被視為統一鋪路石。
更值得關注的是,馬的影響力不僅限於言論,他仍在國民黨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當藍營年輕人想走出一條現代保守、親美抗中路線時,馬英九這種過時的中華民族論述,不只拉不回中間選民,還可能讓國民黨一步步自絕於主流民意。
館長:和平大使還是紅色流量收割機?
與馬英九不同,館長不是政治人物,而是靠拳頭與話語在網路上累積聲量的直播主。他高調宣布赴上海,打著「和平大使」旗號,說要證明「中國有自由、有VPN」,還開玩笑說偶像是沈伯洋爸爸。
這趟旅程一方面引爆話題,一方面也讓他的直播觀看數暴增,斗內金額水漲船高。即使館長否認被統戰,但其曖昧言論與刻意閃避政治問題的方式,讓人質疑是否正在利用「統戰話題」炒作流量、實質牟利。
更具爭議的是,他在中國平台上直播、接受紅色媒體專訪時,幾乎完全迴避言論自由、人權與兩岸緊張等核心問題,反而強調「中國人也很好」、「我只是來看一看」。這種模糊操作、迎合對岸氛圍的方式,雖然可說是「中立」,但實際效果是替北京塑造一個「台灣人也喜歡中國」的形象。
一個為中國塑造論述,一個收割中國熱錢
馬英九與館長的行為模式不同,但都被中共的統戰系統利用:馬的政治發言被包裝成統一論述的國際素材;館長的行動則變成讓中國年輕人「覺得台灣人也支持祖國」的輿論糖衣。
他們也都在台灣社會投下一枚枚認同震撼彈。一方面削弱了台灣年輕世代對中國的戒心,另一方面也模糊了「敵我界線」,讓人逐漸麻痺於「和平包裝」下的紅色滲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