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早就說過——陳婉真與一部崩壞的憲法

2025年6月21日下午,台灣建國運動組織創辦人陳婉真的追思禮拜悄然舉行。這位曾在黨外時期奔走、流亡、被捕、入監的新聞戰士,如今安息於歷史的記憶中。然而,在場一位嘉賓的出現,卻讓這場追思別具意義——他是1997年曾親手開除陳婉真黨籍的許信良。

歷史是最諷刺的劇本。當年,民進黨因內部主流化與體制化而排擠持續主張「終結中華民國、廢除憲法」的激進派,其中,陳婉真與陳儀深因反對《憲法增修條文》,被視為「路線偏激」,而遭開除黨籍。她曾在立法院直言:「中華民國不是我們的國家,這個憲法應該徹底廢除。」對當時的體制派而言,這是不能容忍的異端。

但二十七年後的今天,許信良出現在她的靈前;而前立委蔡啟芳感慨說,「那個增修條文,真的不能用」。當年堅持修憲路線、接受九二共識框架的政治人物,如今竟開始反思:「她才是對的。」

陳婉真的一生,是逆著歷史洪流而行的生涯。她不是口號型的獨派,而是踏實寫報、辦刊、辦選舉、進立法院,真正以具體行動捍衛理念的實踐者。她是那種「為理念坐牢都不覺得委屈」的人,而不是在政治現實中四處妥協、換旗轉向的現實派。這樣的人物,台灣政治體制往往留不住。

曾幾何時,民進黨也有一群像陳婉真一樣堅定、徹底的理想主義者。只是當黨走上執政之路,這些人一個個被邊緣化、清出門牆。所謂本土,變成了選舉的語言;台獨,變成了文宣的標語。而真正要廢除憲法、建立新國家的聲音,只能存在於街頭或網路。

今天,我們看到國會亂象、體制僵化、憲政漏洞百出,才驚覺那部中華民國憲法早已無法承載一個真正的「正常國家」。蔡啟芳的反省不是唯一,越來越多本土派也開始面對一個現實:我們的體制,是建在違章建築上,而陳婉真,二十多年前就早已大聲說出這句話。

她說得不多,卻說得夠準。當一個人,能夠在最沒人聽得懂的時候說出真話,能夠在所有人放棄信念的時候選擇堅持,那她的死亡,就不是結束,而是一種更深遠的開始。

陳婉真到死都是一個堅持「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」的人,她沒有變過。

她是我們黨外歷史中最乾淨的名字之一,沒有權力慾,沒有派系鬥爭,就是信念。

 

但林正杰後來變了。他的確年輕時是英雄,可是晚年說什麼「台獨是死路、要統一」這些話,是背叛當年上街頭的同志,也背叛了歷史。

 

不是歷史原諒了她,而是我們終於趕上了她的腳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