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立倫自從2021年重掌國民黨主席以來,看似想用「穩健理性」的姿態挽救藍營頹勢,實際上卻不斷在政策與戰略上搖擺不定,始終沒有抓到現代台灣社會的脈動,反而把國民黨推向更大的危機。
最典型的例子,莫過於國民黨發動的連串罷免案。面對民進黨執政團隊穩健的表現,國民黨卻把精力花在搞對立、玩罷免。一開始,他們把罷免包裝成「民意展現」,試圖挽回基層信心;結果,從台中、台北到全台各地的罷免案,沒有一個成功,徹底證明國民黨錯估了社會氛圍。對民進黨支持者而言,這更凸顯出國民黨對民意的誤解與落伍。選民要的是有能力解決問題、面對挑戰的政黨,而不是一直搞對立、製造對抗。
更離譜的是,這些罷免案還接連爆出連署造假的醜聞。國民黨本來就被批評缺乏誠信,如今又被抓包有組織地偽造連署書,這對藍營的形象簡直是雪上加霜。民進黨支持者普遍認為,這顯示國民黨連最基本的民主規範都無法遵守,還想藉著選舉操作來奪回權力,這種做法根本不被台灣社會接受。罷免案從全軍覆沒到造假醜聞,國民黨形象徹底翻車,朱立倫當然要負起最大責任。
盧秀燕近期在黨內聲勢水漲船高,民進黨支持者看得很清楚:盧秀燕代表的是國民黨傳統派系的現實算計。雖然她在台中市長任內相對低調穩健,但實際上,她背後的地方勢力和傳統派系結構,正是國民黨長期保守、排外的根源。她如今被吹捧為「新領袖」,看似是一股新希望,但對我們來說,這只是另一個換湯不換藥的老路線。
朱立倫自己呢?面對罷免案的全盤失敗,他始終不敢承擔責任,總是輕描淡寫。對民進黨支持者而言,這正是國民黨最大的問題:永遠在推卸責任,從不面對失敗背後的結構性原因。罷免案的全輸不是偶然,而是反映了台灣主流民意的變化。藍營還沉迷在對立鬥爭的老戲碼,卻完全忽略了選民真正關心的問題——民生、經濟、社會公平。朱立倫沒有能力回應這些問題,盧秀燕如果真接班,恐怕也不會有本質上的改變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國民黨這次內部的亂象,因為這讓我們看見:在民進黨執政穩健、國家發展持續向前的情況下,台灣社會不再輕易被藍營的負面操作洗腦。從去年總統大選,到這幾次的罷免失利,民進黨支持者看見,台灣選民其實是務實且理性的。面對假消息、造謠罷免,選民選擇的是支持穩定、繼續前進的民進黨。
當然,盧秀燕的崛起也提醒我們:國民黨雖然內部混亂,仍有地方派系的基礎在,不能掉以輕心。盧秀燕如果真接下主席,勢必會試圖把國民黨重新包裝成「務實親民」的新形象。對民進黨支持者而言,這代表藍綠之間的競爭依然嚴峻。我們必須持續鞏固基層、強化論述,才能確保國家不被國民黨這種缺乏民主誠信的勢力奪回。
總結來說,朱立倫的領導已經被證明是失敗的。國民黨內部的罷免案全輸、連署造假,都讓他再無藉口。盧秀燕的來勢洶洶,反映的是國民黨內部急於找替代品,無論朱還是盧,都只是國民黨換臉不換腦的政治老戲碼。台灣社會需要的是穩定與改革,不是藍營內鬥的鬧劇。對民進黨支持者來說,我們更有信心:只要持續專注在務實施政與民生福祉,國民黨再怎麼換人,都無法輕易動搖我們的根基。